广州最牛钉子户,守着30平米的房子和政府死磕12年,要价1500万,直接逼得大桥劈了叉。
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?如今又过得怎样?
今天你开车经过海珠涌大桥,都能看到一个奇观,双向六车道的大桥中间突兀的有一栋老旧民房,这栋民房就是最牛钉子户梁女士的家,而这一切都要从1998年说起。
那年,梁女士一家还刚搬新家,这栋30平米的临海小屋,是他们打拼半辈子才攒下的家业。
2009年,广州获得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,城市改造如火如荼。
梁女士家所在的区域被划入海珠涌大桥建设范围,拆迁办很快找上门来,按照当时的补偿标准,她家能拿到一套沿江小区的安置房外加80万现金,或者选择400万现金补偿。
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优厚的条件了,周边邻居都爽快地签了协议。
但她不干,她还是要1500万天价补偿,少一分钱都不搬。
这给政府整的差点没背过气去,30平米的房子要1500万,算下来一平米50万,这可是天价房了。
接下来就开始顶级拉扯,拆迁办换了三拨人带梁女士看了十几套房子,从江景豪宅到学区房应有尽有。
补偿方案也从最初的80万加安置房,一路加码到400万现金。可梁女士就死活不松口。
每次梁女士都说这房子朝向、位置都有讲究,时间一天天过去,亚运会筹备进入倒计时。大桥建设迫在眉睫,工程队急得不行。
2010年市政府开了个紧急会议,直接决定改设计,于是原本笔直的大桥设计方案被推翻,硬是在梁女士家这里设计了个分叉口。
其实当时政府肯定考虑过强拆,但亚运会在即,维稳更重要,而且她家确实在红线边缘,改设计虽然多花几千万,总比闹出群体事件强。
就这样大桥施工开始了,梁女士每天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,像监工一样盯着施工队,见过钉子户,没见过这么淡定的钉子户,既不闹事也不阻工,就是死活不搬。
2010年11月,亚运会开幕前,海珠涌大桥如期通车。
梁女士第一次看到桥时也傻了眼,她家直接给整桥洞了,前后左右都是高架桥,汽车从头顶天天过,贴心的政府还给她家留了条羊肠小道,确保出入畅通。
13年过去了,这座劈叉的大桥成了广州著名景点,她赢了了吗?
梁女士其实输得很惨,当年要是不那么固执,拿着400万补偿款,早就能买套像样的房子了。现在她家被高架桥包围,噪音灰尘不断,房子想卖都卖不出去。
现在这个倔强的女人依然嘴硬说自己没错,但她儿子至今没娶上媳妇,大妹子们一听说住桥洞里扭头就走。
加杠杆炒股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