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男篮与荷兰的热身赛上,19岁的王俊杰用16分钟砍下13分7篮板,两记三分球像两记闷棍,把球迷的瞌睡全敲醒了。这个在旧金山大学打磨两年的年轻人,愣是把国际赛场当成了自家后院,顶着荷兰球员的防守硬吃2+1,篮板卡位时肌肉碰撞的声音隔着屏幕都能听见。
郭士强赛后点名表扬的举动很说明问题——当张镇麟伤退、曾凡博缺阵,男篮锋线捉襟见肘时,这个2004年出生的小伙子把危机变成了转机。U19世界杯场均12.8分的旧账被翻出来,全运会青年组14.8分8.6板的数据突然有了说服力,就连他在NCAA那32%的三分命中率,都因为关键时刻的果敢出手显得格外珍贵。
有意思的是,王俊杰的爆发恰好戳中了中国男篮的两个痛点。身高1米98的他抢篮板时像块牛皮糖,荷兰球员怎么挤都挤不开;防守挡拆时的横移速度,让习惯了看锋线球员慢半拍的观众眼前一亮。这些本该是基本功的表现,在青黄不接的男篮锋线群里,硬是成了稀缺品。
篮球记者们翻资料的手速比球迷发弹幕还快。他们发现这个宁波小伙两年前就压过杨瀚森拿过世青赛得分王,在旧金山大学打球的经历让他比同龄人壮了整整一圈。有球迷调侃说,现在看男篮比赛得像考古,指不定哪个犄角旮旯就能挖出个宝贝。
关于是否该带他去亚洲杯的讨论很快变了味。有人说别捧杀,有人反驳难道继续用老将?王俊杰自己倒像没事人,场上那股混不吝的劲头,活脱脱是块当锋线的料。他投丢的球比投进的多,但每次出手都带着“这球该我投”的理直气壮。
篮球名宿私下嘀咕,这孩子身上有股20年前老男篮的愣劲儿。当年刘玉栋们也是这么打球的,篮板球掉地上恨不得能砸出个坑。如今王俊杰在荷兰球员头顶摘篮板的画面,莫名让人想起那句老话:篮球场上,硬的怕横的,横的怕不要命的。
教练组现在面临幸福的烦恼。原本锋线轮换像块干巴巴的烙饼,突然多了颗水灵的大葱。王俊杰的缺点很明显,经验不足,投篮选择偶尔上头,可这些在19岁的年纪反而成了优点——至少证明他不是个缩手缩脚的乖孩子。
有意思的是,这场爆发可能改变了好几个人的轨迹。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旅外球员突然有了竞争对手,国内联赛的锋线老将们也得重新掂量自己的位置。有球迷翻出王俊杰当年全运会隔扣的视频,配文说:原来中国男篮锋线的答案,一直藏在问题里。
篮球圈里流传着个不成文的规律:每逢大赛前,总有个年轻人会冒出来打乱计划。08年是陈江华,16年是赵继伟,现在轮到这个在旧金山晒得黝黑的宁波小伙。区别在于,前两位是后卫线上的奇兵,而王俊杰补上的是中国男篮最缺血的位置。
比赛最后两分钟,王俊杰被换下场时拍了拍胸口。这个动作被做成动图疯传,配文五花八门,最损的一条写着:男篮锋线病危通知书,让这小子撕了。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
加杠杆炒股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